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,怎样留住乡愁?谯城区大杨镇刘匠村闫岔自然村是这样做的。
悠悠涡河水从闫岔村的后面流过,不大的村庄四周是一望无际的农田,春天一到,麦苗、芍药纷纷冒出翠绿或深红的新芽,处处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。沿着一条笔直的水泥路走进村庄,马上你就会惊奇地发现,这个村庄的建筑物几乎都保留着七八十年代的建筑特色,青砖灰瓦的单层房屋,干净宽敞的四合院,行走其间,仿佛穿越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皖北农村一样。不同的是,房屋比以前更精致一些,路面更加宽敞干净了。
记者在村中走访时,来到村民李长英家,她正在修剪门前的万年青。她家的住房也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建筑风格,堂屋、偏房均是砖瓦结构的老房,围绕这个宽大的四合院,则种满了花花草草,微风吹过,花香四溢,给这个农家小院增添了独特的韵味。
“俺家的房子是上世纪80年代建的,后来维修过,我喜欢种点花花草草,在这住了几十年,还是喜欢住这样的老房子。”李长英说,可能村里的人都有怀旧情结吧,房屋兜兜转转数十年,大家还是对老房子青睐有加。
其实,这就是留住乡愁。
“俺家的房屋也是上世纪80年代统一规划时建的,中间哪里坏了就修修,住着舒服。”“俺家的老房实在太旧了,不能住了,这不我重新翻盖了,但还是按老房款式盖的,打算在这里养老了。”村民闫伟和闫春营说,无论是老房维修还是翻建新房,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,那就是尽量保持老村风貌,一来是住着舒服,二来是让大家记住乡愁。
闫岔村的村庄规划很细致,房屋一排排整齐划一,房前屋后绿树成荫,无论是维修还是翻建新房,村民都自觉地保持着这个优良的传统,因此,古老的村庄一直保持着如今这般整齐有序的建筑风格。近些年来,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深入推进,村里的路修好了,垃圾不见了,沟塘被清理了,使老村焕然一新。
闫岔村党总支副书记闫武杰说,闫岔村共有170户、900人,平时大家外出务工,大部分都到过年时才回来,这些年,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陆续回到村里,打算在这里安享晚年。老人们常常告诫儿孙,这里是他们的根,无论走到哪里,都不能忘了这里。(刘景侠)